Hi~

我是Liv Flower麗芙花藝TFAA台灣花藝藝術協會的創辦人Liv Lin,

也是林麗芙一家都是喵裡兩個小男生與五貓一狗的媽媽.

我的孩子Shawn3歲開始,被幼稚園老師提醒說該去上早療課,

後續也明確的說他不適合一般的學校,請我轉去特殊的學校,

從這一句話為一個起點,我帶著孩子開始了早療之路,

那時的資訊沒有很多,因此陪著孩子早療的這條路,我走的心酸又茫然,

堅持到現在孩子國小一年級了,可以在正常的班級和大家一起相處學習,

並到現在我也還持續著讓他在上早療課程,

這篇網誌,提供我的經驗與心路歷程,分享給和我孩子一樣需要上早療課的家長做參考!

 

Q.怎麼知道我的孩子需不需要上早療課?

Ans:只要發覺你的孩子在語言/大動作/精細動作上,跟不上里程碑 or 有難以調節的情緒問題 or 注意力不足的問題,

都建議安排早療評估,讓專業的醫生與治療師來做判斷,不要自己猜測,

早療課真的不會幫孩子貼上什麼標籤,而是我們把握孩子學齡前發展的黃金時期,

由醫生與治療師的專業,協助孩子身體與心智上的完善發展.

必須要說,感謝一路走來所有的醫生與治療師在早療課程中的規劃,

讓我的孩子可以階段性的一年比一年更進步,

讓他從一個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強烈的建議我要送去特殊班,

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裡,不會察言觀色特立獨行的孩子,回歸到正常的團體生活中.

有時聽到部分家長和長輩說,上一代哪有這些自閉症/過動的各種名詞,也哪有什麼早療課,

這些都只是文明病,好好管教孩子,孩子長大就會自己好了.

以前沒有這樣的研究,並不代表那時代的人就沒有這些問題,

帶我的孩子給醫生評估時,醫生問我說家族中有沒有疑似案例的家人?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我覺得我爸也就是高功能自閉症,

對喜歡的事物可以常常在家鑽研一整天,不喜歡的事情就不屑一顧,

不太會與人相處,只是長大為了養家要賺更多的錢,不得不從一個只懂技術的外商工程師,

轉去當要和客戶培養感情拿案子的外商業務,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爸爸那拙劣的社交能力,不斷地在被現實打臉中的情況中進化,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發展的黃金時期,就可以好好的全面發展,

而不是等到上學的年紀時才發現每個項目都跟不上大家,被老師打臉/

等到團體生活中,才發現沒有社交能力,被同儕打臉,

或是等到出社會之後才發現自己社會化不足被現實打臉,

如果可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協助他跟上大家的步伐,跌倒了也能靠自己站起來重新回軌道上,

何必要等到孩子大了之後,被各種情況導致他跟不上大家的步調而摔倒時,艱辛狼狽的掙扎爬起來呢?

 

兒童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簡稱早療)

是針對0至6歲兒童進行的一系列專業介入,旨在改善因發展遲緩、障礙或其他特殊需求所導致的挑戰。

透過早期的評估與療育計劃,可以幫助孩子在語言、運動、社交和認知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果。

黃金期指的是孩子大腦與身體發育最快速的時段,在這段期間,適當的介入能大幅提高改善的機會。

因此,一旦察覺孩子在某些發展領域明顯落後,應立即尋求專業評估與協助,盡早進行干預。

 

為什麼早療重要? 

研究顯示,越早開始,孩子的發展進步幅度越大,未來適應能力與獨立生活的可能性也會越高。

3-6歲是腦細胞發展的黃金時期,6歲左右孩子的大腦發育已經達90%以上,

如果能及時地給予需要的協助,

發展不足的部分我們幫孩子加強,情緒與認知不對的部分我們及時修正,

給予孩子一盞明燈,可以有效的帶領孩子走正確的路,

增加孩子融入社會與團體的能力,減少長大後問題的衍生.

---------------------------------------------------------------------------------

以下是我陪孩子早療的真實心路歷程故事

我的老大Shawn出生那一年,

剛好也是我創業的第一年,

那時被各式的道德綁架覺得送托嬰中心是很糟的一件事情,

因此0-2歲都是我自己邊上班邊帶,

真的有無法照顧孩子要忙案子的時候就會請我爸媽支援,

孩子在1-2歲時我開始發覺這孩子有些特殊之處:

1. 不按照他的想法就會生氣,無法溝通,生氣會認真撞牆壁/撞地板.

2. 喜歡做重複性的行為:

  • 總是會吵著要拿一個裝水的寶特瓶,拿在手上左右晃動並會一直注視水的晃動,可以看好幾個小時.
  • 玩車車時不是正常的讓車子在地上前進,而是翻過來讓輪子朝上,一直去撥動輪子,注視輪子的轉動,也是可以一直看好幾個小時.

3. 害怕孩子多的地方,帶他去公園或是有孩子遊樂設施的場所,如果小朋友很多,他就會想要離開,自己會轉身就走.

4. 喜好分明並單一,喜歡的事情可以重複的做,但不喜歡的事情連嘗試也不想,

   例如-積木,他不喜歡積木因此平常都不會去碰積木玩具,如果請他坐下來玩一下,他就會整個把積木都推倒並砸地板,表示抗議.

5. 各項的發展都低於里程碑,但因為Shawn是34週的早產兒,因此我們都會習慣性的將遲緩的情況暫時合理化.

 

第一次身為人母,雖然覺得困惑但長輩總說只是脾氣不好,

尤其他是雙髮旋的孩子,更是常常被長輩用這個理由解釋掉他的特立獨行,

因此那時總是告訴自己,等孩子長大一些,能講話時再來好好的溝通教育就好.

 

終於等到了2歲進入了私立的幼幼班,

2-3歲幼幼班老師給的評語是,Shawn活在自己的世界,和班上的團體呈現平行時空,

Shawn喜歡的英文課有積極的參與,其他沒有興趣的課就會自行離席去做其他的事情,

幼幼班老師有和我討論過怎麼處理Shawn在學校沒有跟著團體學習的問題,

最後和我達成的共識是,沒關係,那就讓他去做自己的事情不用強迫他.

 

比較特別的是,幼幼班上學的第一天,學校表示孩子可以帶著一隻安撫娃娃上學,

只是Shawn帶著是裝水的寶特瓶,

只要課程是他沒有興趣的,他就會開始搖動他的水瓶注視著水的晃動.

有水瓶陪伴上學的日子時,即使平日和其他小朋友也一些相處上的小糾紛,

但都是老師安撫得下來的情緒狀況,

一直到快要升上小班前,幼幼班的老師說應該要戒掉帶水瓶上學的習慣了,

我當時也狠下心來決定要這樣做,

但少了水瓶後,Shawn的情緒起伏就無法有效地安撫,後續就開始影響到了學校生活.

 

升上了小班換了新的老師,並持續到中班也是同一位老師,

當時是全美的班級,班上15個孩子,一個外師/一個中師,

小班到中班的這段時間,是Shawn情緒起伏最大的一陣子,

老師幾乎每天都會打電話給我,和我訴說Shawn今日的行爲與小朋友起的衝突,

而幼幼班可以接受他沒興趣的課就離開位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的這行為,

因為小班與中班都開始有課程的規劃,

因此老師不再接受他不能好好的在位子上直接離席,

所以只要他擅自離席或是情緒起伏較大時,

就會被請到Quiet Corner也就是冷靜區去坐,

我常常覺得他一整天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待在冷靜區.

 

有一天被老師約談,

老師很認真的告訴我說,

『媽媽,我覺得Shawn需要去給醫生評估看看是否需要上早療的課程』

那時的我,第一次聽到早療這兩個字,當時Shawn三歲多,

老師下一句補充解釋到,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在上早療課程,不用想的太可怕,媽媽可以上網多查一下相關的資料』

當天我把網路上搜尋的到的早療相關資訊都看了一遍,

當時是2021年,網路上的資訊都是官方的或是片段的,資訊不太連貫,

但知道當時最應該要做的事情是安排早療評估,需要有早療評估報告,才能夠去上健保給付的早療相關課程,

那時看到台北最有名的兩個醫生,一個是台大兒童醫院,另外一個是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當時第一個念頭是要去看台大的,而有名的醫生都非常難掛到號,

還是尋求網路資源花錢請人幫忙掛到台大的號,

看診當天,我以為我滿肚子的問號,醫生可以給我很多的解答,但我錯了,

當天的醫生旁還跟著幾個實習醫生,很簡單的告訴我

『就排隊等早療評估吧,但我們的早療評估目前至少要等3個月以上,會再與你聯繫約時間』

聽到再等3個月以上的我,心涼了一半,面對著老師幾乎每天來電對Shawn在班上行為不滿投訴的壓力,

加上當天在場的幾個醫生和Shawn是0互動的這件事情,當時的我非常不能夠理解,

我猶豫了幾天後,一樣花請請網路資源幫我掛聯合醫院兒童心智科的羅筠醫生.

邊等待羅醫生門診時間,

我按耐不住想說如果等健保給付需要花這麼長的時間等待,

我為什麼不試試看自費的?雖自費課程的費用真的一次動輒1-2000元,但如果能幫助到孩子的發展,我願意盡我所能,

出乎我意料的是,致電給自費兒童早療課程相關的診所,全部也都說要排隊,都是至少2個月起,

後來找到一間在南港的開馨診所,當時剛開幕沒有多久,掛號還相對的容易,

我立馬掛了院長黃彥勳的號,帶著Shawn前往,

黃院長和Shawn互動了一下,觀察了Shawn的動作與談吐,也問了我孩子平日的狀況,

『媽媽這孩子很明顯是亞斯伯格,也就是高功能自閉症』

我建議你好好的等早療評估,才能夠排上健保課程,當然我們也有自費的課程可以上,

也建議你多多的看一些和自閉症孩子相處的書籍.

所以聽了黃醫生的話後,我下單了自閉症相關的書籍回家學習,想要找出和Shawn的相處之道,

也開始排隊等幾間有名的自費課程.

 

2022/1/21

羅筠醫生的門診,帶給超茫然的我一道曙光,

羅醫生非常的親切,進入診間沒有急著和我談話,

先問候了孩子並嘗試和孩子聊天玩玩具,

觀察好一陣孩子後,開始問我孩子平常的狀況,

我和醫生說明了他的個性與目前讓他在學校中團體生活的難題,

羅醫生看著我說,

『媽媽這孩子看起來是高功能自閉症,感覺得出很聰明,好好的栽培以後前途無量』

羅醫生幫忙安排了評估,但也是有說明他們現在評估與所有的早療課程也都是在排隊中的,

***兒童早療評估同時間只能做一間,因此我就放棄了台大的等聯合醫院的***

也許是感覺到了我的迫切,羅醫生說她先開醫生證明給我,先讓我拿著醫生證明去試試看家附近,

有開兒童早療課程的復健科診所是否可以開始等健保的課程.

並安排了後續正式的兒童發展評估時間,

結束後還有社工和我介紹早療整個過程與提供給我我家附近區域有開兒童早療課程的復建科診所清單.

我拿著這張建議全面療癒的醫生診斷書後,開始聯絡我家附近所有有提供兒童早療課程的復建科診所,

 

 

我的孩子需要早療嗎?陪孩子一起走過早療這條路的真實心路歷程分

拿著這張診斷證明,聯絡了才發現,

每一間診所的兒童早療課程都排得很滿,

電話中的回覆每一間都是說要排隊,

並且其實不是拿了醫生證明或是早療評估報告就可以馬上的排隊等上課,

有很多診所都說第一次還是需要先參加他們自己內部治療師的評估,才會開始排上課.

健保給付的項目有:

1.  語言:針對語言溝通能力與構音表現.

2. 物理:針對大動作/四肢的活動表現.

3. 職能:針對小動作/手部與日常生活中的各項表現.

以上的課程健保給付是30分鐘一次,每支付掛號費一次在期限內可以做6次治療,大部分都會是團體課

 

健保不給付的項目有:

1.  語言/物理/職能這三個項目每間復健科診所也會有提供自費的課程.

2. 心理治療:針對孩子的人際互動/情緒表達/認知與注意力發展.

                (有部分的大醫院,會提供孩子幾次的機會是健保給付的課程,但診所的話心理項目就會是全自費的.)

3. 特殊的音樂/藝術治療:利用音樂與藝術當媒介引導孩子整體的發展

雖然以上為自費項目不給付,但是政府有補助可以申請,2025年的台北市,正常家庭是一個月最多補助4000元,低收入戶最多補助6000元.

 

自費課優於健保課的部分:

  • 約課/排課時間更彈性
  • 課程時間主要會是50分鐘或是一小時的規劃 費用部分大約在1200-2000/次 每間診所定價不同
  • 大部分是一對一 更能針對孩子的狀態有效率的去給予指導與協助並設立階段性目標
  • 會有另外與家長詳細談話的時間,給與家長指令在家該怎麼協助引導孩子完成階段性目標並聆聽家長的話,想辦法一起解決現階段的困境

 

正式的評估當天,會有社工/心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老師,

共同的評估這個孩子的狀態,並在評估後大約1-2個月的時間,要再掛號回醫院,拿正式的兒童發展評估療癒中心的綜合報告書,

拿到這一本後如果有排上健保給付治療課或是已經安排自費課程,就可以開始申請政府的補助,

報告書的封面如下,會有大約19頁的內容,詳述各個治療師覺得孩子的狀況,是否需要追蹤/已確認發展遲緩.

***早療評估報告是有效期的,在學齡前,要每半年追蹤並重新的鑒定,在效期內的早療評估報告才能夠申請政府的早期療育補助***

我的孩子需要早療嗎?陪孩子一起走過早療這條路的真實心路歷程分

內文部分會像是下圖這樣,闡述治療師他們的觀察結果,並判斷是否有發展遲緩的情況.

我的孩子需要早療嗎?陪孩子一起走過早療這條路的真實心路歷程分

有了這一份早療評估的報告,並在報告書內有確診發展遲緩,就可以開始申請政府的早療補助

我的孩子需要早療嗎?陪孩子一起走過早療這條路的真實心路歷程分

 

在這邊統整Liv的經驗與建議步驟:

1.觀察/紀錄/交流

觀察:注意孩子的行為變化,對比同齡孩子的發展里程碑。

記錄:詳細記下孩子的各種關鍵發展與需要改善的情緒和行為。

交流:定期與托育老師/照顧者交流,了解孩子的表現。

觀察是否有符合媽媽手冊上都有的兒童發展連續圖,

而如果有送托嬰中心/幼稚園的,可以與老師多多討論孩子平日在學校,是否有需要注意或是改善的行為.

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會像是Shawn的老師主動提醒建議,

我身邊也有朋友的孩子一直都有情緒上的問題,但是老師沒有清楚明白的講,而造成早療治療的延誤.

記得需要自己先統整一下孩子的問題,才能在看診時可以清楚地傳達給醫師/治療師與社工知道.

 

2.看診-由專業的醫生來做判斷

一旦有發現跟不上發展里程碑並有難以調節的情緒問題 or 注意力不足的問題,

就建議尋找您所在區域的 評估鑑定單位 ,先掛號看該醫院的兒童復健科/兒童心智科,

有些醫院沒有沒分成人或是兒童,單純就是復健科,所以要去找出評鑑單位下主要是看兒童的醫生,

先利用門診,讓醫生判斷孩子的狀態是否需要早療評估,如果需要的話,醫生在當下就會幫您排他們院所的早療評估,

這樣會最直接,不用轉介來轉介去的!

推薦Liv實際經驗覺得不錯的院所與醫生

1.臺北醫學大學-曾頌惠醫師

2.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兒童心智科的醫生 

(我是掛羅筠醫生,但目前羅筠醫生已不接受初診,可以考慮心智科的其他醫生)

3.國泰醫院 - 陳劭芊醫生

如果在門診時,醫生也覺得您的孩子需要早療課程的協助,並要幫您排早療評估,

可以先詢問醫生是否可以先幫您的孩子開一張診斷證明,

有診斷證明,就可以先去有提供兒童早療課程的復健科診所排隊等上早療課!

***只有診斷證明還沒有早療評估報告時,可以上健保給付的早療課,但是不能申請政府的早療補助***

 

3.選擇孩子適合的早療課程

關於有提供早療課程的診所,由於疫情後有開始發現很多新開的復健科診所都有提供兒童早期療育的課程,

但是政府單位的清單都一直沒有更新,所以建議直接在google關鍵字搜尋:早療診所一覽表,

找尋最新並離家不要太遠的復健科診所,可以先致電去了解他們提供的兒童早療課程的時間與方式.

有些復健科診所要安排兒童早療課程時,除了看醫生證明 or 早療評估報告外,還會說要先約時間是由他們的治療師先自再評估一次,

評估之後會再協助安排後續適合孩子的課程.

每一位治療師的理念風格/帶課方式與設立的規則都不一樣,所以真的是要多嘗試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老師!

帶孩子上早療課程, 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才有可能看的到成果的一場耐力賽,

我覺得我在Shawn身上看到有顯著的進步,是大約堅持了一年多,週一到週五每天都有安排早療課程,一直到Shawn上了大班時才開始覺得他有明顯的改善,

因此我們身為家長要保持毅力堅持下去,

儘量找不要偏離自己生活圈太遠的地方上早療課,又忙又累的時候,就很容易失去耐心與動力,

每一堂課下課老師都會與家長溝通,說明孩子的表現與進步空間,並會有希望家長回家後繼續引導孩子的事項.

家長與專業的治療師一起配合,孩子會成長的更快更完善!

 

 

 

 

 

 

 

 

 

文章標籤

Liv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